行业新闻返回
对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任务,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推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提升“四个能力”。
(一)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就是要建立江河堤防达标率明显提高、骨干行洪通道泄洪能力明显提升、调蓄能力显著增强、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更为精准完善、调度指挥更为有力的现代化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一是完善流域防洪体系,构建系统完备、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二是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坚持“预”字当先、关口前移,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
三是坚持统一调度,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现代化调度指挥能力,进一步增强重大水安全事件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风险防控底线。
(二)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
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就是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强化用水需求管理,推动用水方式进一步向节约集约转变,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是因地制宜,建立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节水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水而行。
二是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用水方式由低效向高效集约转变。
三是强化节水内生动力,发挥用水户节水主体作用,激励市场机制节水活力,推动全社会节水。
(三)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就是以实现水资源统筹调配和供水安全保障为目标,构建“多源供给、网络连通、调配自如、保障有力”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
一是科学规划国家水网,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合理规划布局跨流域调水工作;
二是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区域水、人、产、地、城等要素综合统筹协同调控制度;
三是建立完善水权分配制度,以管住取水口为核心,全面加强取水工程监管,实行水资源超载地区取水许可限批制度。
(四)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就是要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科学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与保护并重,开展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改善河湖环境,修复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让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一是管好“盛水的盆”,实现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继续抓好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点流域河湖专项行动,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
二是要管好“盆里的水”,抓好河湖水资源保护,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指标控制,以水资源超载区、水生态脆弱区、水生态退化区为重点,通过“治”“保”“还”“减”“护”等综合措施,对生态过载的河湖实施治理与修复。分区分类确定河湖生态流量目标,保障河湖生态用水,退还河湖生态空间,建立健全河湖休养生息的长效机制;
三是全面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治理规划、掌握治理规律、创新治理举措。
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